摄影随笔 —— James Ma
摄影是什么,是记录?是表达?是光影是构图是色彩是情绪?还是一张摄影师给自己的游戏截图呢?我起先并不知道。
作为一种艺术,摄影在艺术的门类中总像是后妈养的。因为她并不是一扇窄门,而且她的年龄决定了她缺少了大师的注解和历史的加持。但是摄影用一种类似行为艺术的方式来者不拒地拥抱着每一个试图接近她的人,这种对每一个灵魂毫无差别的关怀又让她集放荡与纯净、妓女与圣母于一身,如果把摄影比作是一个女人,她将令人目眩神迷无法自拔。
作为一种表达方式,摄影又是狡猾而隐晦的。虽然,摄影的对象大多是客观世界,但摄影真正的本质是选择,比如用一张白纸和一盏灯,就可以拍出千万张照片,但是如何去拍,每个人都不会一样,你可以折纸飞机捏纸团,可以用微距用广角拍静态拍动态拍延时,也可以把纸点燃拍它的终极形态。这些就是纯粹主观的选择了,在这种选择中,隐藏了摄影师自己的态度和好恶,这些隐秘的信息,最终全都淋漓尽致地体现在了作品里,然后被图像再一次加密。所以摄影师是狡猾的,他们安全地躲在照片后面,设置一个个时光中的迷题,观测着观看者不同的反应,激发着观看者的窥私欲,此时无法解码的人只能看到一张好看的图片,而有能力解码的人,却可以看到了无码的灵魂无边无际地蔓延开。所以如果把摄影比作一个男人那一定是玩世不恭又情深意切的。但是文字作为更加先进和复杂的符号系统,同样也有上述特点。而从人性来说,我们摄影师是一些最为善良和单纯的人。
虽然最早接触的摄影作品已经无从考证,但是我最早认识的摄影师毫无疑问是冠希,这是一个特别的摄影师,可能再也没有任何摄影师的作品能像他这样得到各个阶层的大量人口的普遍的关注了,他在作品中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情感,令人肃然起敬。我还记得有人用这样一句话来调侃冠希的作品“罗伯特卡帕曾经说:如果你拍得不够好,是因为你靠的不够近。而冠希做到了足够近。”出于好奇我搜索了卡帕,但是发现他的作品和冠希不同。但我仍然通过冠希认识了卡帕这个人。然后是马格南的其他人。
后来随着我的思考逐渐深入,我才意识到,做到足够近不一定用长长镜头伸来缩去,也不一定非要闻到被拍摄者的气息感受到他们表皮的温度,足够近的是感同身受设身处地身临其境,对于摄影来说,这些不能少。
但是在一些弥漫着佛系气息的时刻,有些人是排斥摄影的。摄影中有明显的贪嗔痴的痕迹存在,比如对客体的占有和对于色相的执着,以及对过往的留恋。这明显背离于过去心不可有现在心不可有将来心不可有因无所住而生其心等等等等。但是同样的,在摄影中也充满了灵性的智慧充满自在的状态也充满了爱。
摄影似乎无所不包,它是一个宇宙。
几年前我开始拍摄丝绸之路题材,尝到一些甜头后一发不可收拾。很多人会感慨其中的艰难和不易,但是殊不知最大的不易来自于不举——相机的不举,在陌生的环境和文化中,很多时候并不能随心所欲地举起相机进行创作,错过的镜头一去不返成为了恒河之沙无处可觅。所以对纪实拍摄者来说,随时随地无所顾忌地举,才是最大的心愿。当然了,许多不拍照的人也有这样的心愿。
但是摄影到底是什么,我仍不知道,唯有去拍。